山水向美,司法随行。近日,人民法院报刊发《司法护绿 让“齐鲁青未了”》,展现了全省法院以司法之力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守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生动实践。近年来,临沭县人民法院始终立足审判职能,依法妥善处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不断强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力度,着力打造“苍山沭水、法护青蓝”环境资源品牌,以法治力量守苍山翠意、护沭水安澜。
加强组织领导,“一盘棋”统筹推进
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审判理念和裁判尺度,在经济开发区人民法庭加挂环境资源法庭,择优选任一名刑事、行政、民事法官组成专业化合议庭,负责审理辖区所有涉环境资源类案件,实现环境资源案件“三合一”集中、专业审理。在全市法院首届环境资源审判技能竞赛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奖、民事组二等奖等四个奖项。经济开发区人民法庭被评为2022年度全省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突出案件审执,“一条线”落实落细
坚持专业审判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加强环资案件巡回审判,在苍马山风景区设立巡回审判法庭,累计开展巡回审判60余次。丰富环资案件执行方式,探索建立环境资源保护案件多元化执行机制,在袁某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非法狩猎案中,首次适用劳务代偿折抵惩罚性赔偿的执行方式,让“捕猎者”变成“守护者”,既实现了生态修复又强化了群众生态法治意识。助力受损生态环境修复,针对不同环境资源案件,因地制宜采取源生地移栽、替代性修复、增殖放流等多样化生态修复手段,保障恢复性司法裁判有效落实。设立苍马山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构建环境资源案件回访督查制度,定期走访查看环境修复情况,形成“破坏-判罚-执行-回访”的完整闭环。
强化部门联动,“一条心”合力攻坚
建立协作配合机制,与公安局、检察院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生态环境资源保护行政执法与司法协作配合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建立涉环境资源案件沟通和联席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并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针对性的司法建议,推进环境治理。完善多元解纷机制,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组织21家基层治理单位和165名网格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环资庭负责人多次应邀到临沂市生态环境局临沭分局,参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工作,助力矛盾纠纷前端化解。
深化普法宣传,“一张网”织密筑牢
召开“苍山沭水 法护青蓝”环境资源审判品牌发布仪式,发布《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制作环资审判宣传视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环境资源审判的新要求、新期待。开展环境司法宣传教育。在“6·5”世界环境日、“8·15”全国生态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持续开展普法宣传“进社区、进村居、进校园”活动,让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充分借助社会力量,积极联络爱鸟协会等社会公益组织,开展联合普法活动,扩大普法宣传影响力。定期发布涉非法狩猎、非法取水等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相关工作经验、典型案例被《法治日报》、山东高法等报道。
十年交答卷,归零再迎考。临沭法院将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一步提高审判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作用,加大对环境资源保护的法治宣传,切实扛起保护生态环境的司法担当,努力推动生态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再上新台阶。
山水向美,司法随行。近日,人民法院报刊发《司法护绿 让“齐鲁青未了”》,展现了全省法院以司法之力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守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生动实践。近年来,临沭县人民法院始终立足审判职能,依法妥善处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不断强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力度,着力打造“苍山沭水、法护青蓝”环境资源品牌,以法治力量守苍山翠意、护沭水安澜。
加强组织领导,“一盘棋”统筹推进
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审判理念和裁判尺度,在经济开发区人民法庭加挂环境资源法庭,择优选任一名刑事、行政、民事法官组成专业化合议庭,负责审理辖区所有涉环境资源类案件,实现环境资源案件“三合一”集中、专业审理。在全市法院首届环境资源审判技能竞赛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奖、民事组二等奖等四个奖项。经济开发区人民法庭被评为2022年度全省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突出案件审执,“一条线”落实落细
坚持专业审判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加强环资案件巡回审判,在苍马山风景区设立巡回审判法庭,累计开展巡回审判60余次。丰富环资案件执行方式,探索建立环境资源保护案件多元化执行机制,在袁某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非法狩猎案中,首次适用劳务代偿折抵惩罚性赔偿的执行方式,让“捕猎者”变成“守护者”,既实现了生态修复又强化了群众生态法治意识。助力受损生态环境修复,针对不同环境资源案件,因地制宜采取源生地移栽、替代性修复、增殖放流等多样化生态修复手段,保障恢复性司法裁判有效落实。设立苍马山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构建环境资源案件回访督查制度,定期走访查看环境修复情况,形成“破坏-判罚-执行-回访”的完整闭环。
强化部门联动,“一条心”合力攻坚
建立协作配合机制,与公安局、检察院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生态环境资源保护行政执法与司法协作配合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建立涉环境资源案件沟通和联席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并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针对性的司法建议,推进环境治理。完善多元解纷机制,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组织21家基层治理单位和165名网格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环资庭负责人多次应邀到临沂市生态环境局临沭分局,参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工作,助力矛盾纠纷前端化解。
深化普法宣传,“一张网”织密筑牢
召开“苍山沭水 法护青蓝”环境资源审判品牌发布仪式,发布《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制作环资审判宣传视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环境资源审判的新要求、新期待。开展环境司法宣传教育。在“6·5”世界环境日、“8·15”全国生态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持续开展普法宣传“进社区、进村居、进校园”活动,让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充分借助社会力量,积极联络爱鸟协会等社会公益组织,开展联合普法活动,扩大普法宣传影响力。定期发布涉非法狩猎、非法取水等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相关工作经验、典型案例被《法治日报》、山东高法等报道。
十年交答卷,归零再迎考。临沭法院将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一步提高审判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作用,加大对环境资源保护的法治宣传,切实扛起保护生态环境的司法担当,努力推动生态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