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审判业务 > 案例指导

【为群众办实事】把纠纷妥善化解,把钱款送到病房——青州法院普通法庭诉前调解一起赡养纠纷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年02月24日

“恁怎么这么好呀?恁怎么这么好呀……”2月20日下午,在医院的病房里,当法庭人员把9000元的治疗费送达病床前时,76岁的刘某芳老人难掩激动,眼眶里闪着打转的泪珠,他攥着法庭人员的手,嘴里不停地重复着这句话。

病床上躺着的,是刘某芳的老伴郇某敬,因为身患白肺病,住进了医院。在这之前,最让两位老人焦急的,是治疗费的问题。自己的钱已经花完了,而子女之间因为赡养费和医疗费的问题闹得不可开交。治病的钱没了着落,两位老人想到了起诉这一步。

在2月1日起诉当天,青州法院普通法庭受理了这起案件,考虑到老人现在急需治疗以及后续的赡养问题,也为了修复破裂的亲情关系,普通法庭在征求老人意见后,决定对该案进行诉前调解,由调解员徐殿春负责调解、书记员唐贤红协助调解,并由庭长刘曰明负责指导。

诉前调解的第一步是充分了解案情。调解人员通过向当事人了解以及侧面打听,基本上掌握了纠纷的来龙去脉。原来,是因为老人的女儿郇某花离婚后,便回到了老家,跟父母住在了一起,并照顾着老人。如此以来,时间一长,另外两个儿子担心老人百年后会将房子送给女儿,如果自己赡养老人,最后却什么都得不到,那就亏了,于是,关系就这么渐渐疏远冷漠了。直到郇某敬生病住院,子女在治疗费的负担上产生了争议,矛盾也随之激化和爆发了。

了解案情后,调解人员准备组织双方进行调解,然而老人的大儿子郇某君却不接电话,后来通过小儿子郇某来联系上郇某君,并劝说其到法庭进行调解。

对于这起纠纷,庭长刘曰明提供的指导意见是:双方的关系闹成这样,在这起纠纷之外,很可能还有其他隔阂,如果当事人在调解过程越扯越远,就尽快把话题拉回来,把重点放在这起赡养纠纷的解决上。对于其中的法律关系,要讲明白讲透彻,让子女明白赡养父母的法律义务是不可推卸的,如果严重了,还可能构成遗弃罪。

按照这个指导意见,2月20日上午,调解人员组织了双方到法庭一块调解。果不其然,两个儿子东拉西扯,一直扯到了十几年前,但徐殿春听出了两人的心思,那就是郇某花既然住着老人的房子,赡养老人的责任就应该由她承担,而且,子女之间也互不信任,特别是两人很不放心把钱交给郇某花。

调解人员及时把话题拉回来,对老人的子女们讲:赡养父母既是道德义务,更是法定义务,不是计算得失的经济账;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子女抚养成人,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了你们,这份恩情是不能用算账来衡量的。现在老人生病住院,正是最需要你们的时候,你们应该拿出自己的态度和行动,也给自己的子女做个表率。在这个时候,如果还相互推诿、拒不赡养老人,导致了老人病危甚至死亡,那就涉嫌遗弃罪了,再后悔也晚了。

经过调解人员的说服教育,子女们表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愿意支付治疗费并赡养老人,回去之后先把治疗费拿上,给老人治病,但两个儿子仍然不太相信郇某花。

眼见调解成功了一大半,调解人员又继续做工作,最终促成这起纠纷达成了调解协议:三名子女每人按月向老人支付的赡养费400元,平均承担医疗费,并轮流进行护理,已经花费的住院治疗费9000元,三人各负担3000元,通过法庭过付。

达成协议后,刘某芳便和女儿回医院照顾老伴了。

当天,三人便各自将3000元交到了调解员手里。

考虑到老人不会银行转账,当天下午,调解员徐殿春便和书记员唐贤红一起去了医院,亲手把9000元的治疗费交到了刘某芳老人手里,于是,便出现了开头的一幕。在离开的时候,刘某芳还想要出来送行,在被两人婉拒后,只好站在病房门口大声地说:好人一生平安!

老人或许不会说多么赞美的话,但有时候,朴素的话往往更能表达情感,这也是对人民司法最朴素的支持和信任。

关闭
版权所有:山东省青州市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益王府路 电话:0536-3221444 邮编:262500